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0:14:06
南非提出,力争到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目前的7%提高至40%。
在三改联动业务中充分发挥企业在煤电机组运维检修方面的比较优势,为集团建设四新能建贡献绿色煤电力量工程由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左岸泄洪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该系统顶升速度最快可达30厘米/分钟,每次最大可顶升3米,可实现仓内模板整体同步顶升,同步顶升高差精度3毫米内。相当于整个工地拥有了大脑,使工程的建设形成数据一个源、施工一张图、业务一条线、管理一张网的全新管理模式。根据项目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以技术创新为指引,项目部开展了《联合进水口液压智能建造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超高流速大型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防裂性能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全网时空数偶智慧灌浆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科研课题研究。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明确施工范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综合采用工程措施、临时措施和植物措施等形式,做好工程区水土保持工作。智能建造机自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完成38次顶升,完成混凝土浇筑13万方,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提升施工效率1.5倍,累计节约施工成本500余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运用前景。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承建标段总施工任务的70.8%,发电厂房、溢洪道、联合进水口三大结构建筑物进程均达到80%,已完成结构混凝土浇筑53.08万方,完成比例为72.77%,本年度正在冲刺三大结构建筑物全面完成浇筑目标。为了确保工程下闸蓄水期间,河流不会出现断流而影响下游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工程设计建设了初期蓄水临时过流洞。建在戈壁里的绿色工程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在号称中国峡谷之王的天山温宿大峡谷中,离中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境线仅有37公里,距最近的市区却有70多公里,举目所及皆为戈壁荒漠。
如今,这里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在山谷,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来自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的建设者们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大国重器的雏形,已然矗立在天山脚下。为了河流生态保护,这是必要的投入。在工程灌浆施工中,项目部使用全网时空数偶智慧灌浆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实现对灌前、灌中、灌后的全过程监管,拥有了灌浆数学模型异常信息预警平台,确保了灌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有效保证灌浆质量,提高了灌浆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水平。这里季节性缺水,盛夏时节冰川消融时,山洪和融雪叠加,会形成突发性洪水,但春秋时节水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五高即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高泄洪流速、高挖填强度。工程开发任务是在保证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供水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该工程最大坝高247.0米,库容为11.7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在工程导流洞出口前的河岸边,几棵生长百年的原生胡杨树,日复一日见证着大坝的稳步增高。现在,建设者们为胡杨树修起了保护墙,在奋力筑牢大国重器中等待着春暖树绿。该洞室总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期3个月,建成后实际只使用7天。
避开野生动物觅食和休息时间开展爆破作业。工程投产发电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8.93亿度,将担负南疆四地州电力调峰任务,充沛的清洁电源将进一步强化南疆电网,工程建设对推动和加快南疆地区的建设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和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部参与并建成大石峡智慧工地云平台,该平台基于目前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重要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水平,管理人员只需登录智慧云平台调取相关子系统信息,就能实时掌握现场生产全流程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建造技术,对物料的运转、搅拌、数量、温度以及人员的活动都进行了数据收集和整理。
峡谷之王托起超级工程 作者:冯林 郑支良,郑支良 来源:葛洲坝市政公司 发布时间:2024-06-05 天山南麓,戈壁深处,5月的库玛拉克河河谷,冰雪融水在原始洪荒间奔涌,重重叠叠的山峦裸露着肌肤,看不见草木生长,延续着亘古的苍凉,强劲的风裹挟着沙尘,遮天蔽日,时常在天地间呼啸。工程所在地冬季气候严寒,水库水温结构及下泄水温预测分析表明,如果不采用分层取水方式,与天然河道水温相比,最大下降幅度可达4.87℃,为避免大石峡水利枢纽下泄低温水对下游水生生态及农业灌溉产生不利影响,工程优化了设计方案,采用了叠梁门分层取水方案。
借鉴高层建筑物空中造楼机施工经验,项目部在联合进水口使用了长行程、大吨位液压顶升整体模架系统。随着科研课题的持续深入,项目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累计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形成工法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工程计划于2026年10月完工,工程完工后,将结束阿克苏河流域无山区控制性调节水库的历史,彻底解决南疆地区长远发展的水资源调控问题,可有效调蓄径流,增加枯水季供水量,缓解灌区农业春、秋灌溉缺水问题,为下游800余万亩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还可替代下游平原水库,减少蒸发渗漏损失,增加灌区用水量,为切实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基础。通过水库调蓄,向塔里木河多年平均供水34.2亿立方米,有效实施生态输水,有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大国重器的终极目的为了滋润流域万物生灵,在建设施工中,建设者们也始终坚持生态环保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与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可使水库下游库玛拉克河两岸的村庄和农田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阿克苏河干流阿克苏市防洪标准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能有效减轻洪涝灾害。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废料的处理上,还体现在对流域动植物的保护中。三复杂即地形地质复杂、自然气候复杂、环境复杂。
工程建设中,项目部把科学技术运用、智慧工地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工程。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工程这项工程具有五高一新三复杂的特点
及时开展战疫宣传,分享远程办公技巧,守望相助,为在鄂兄弟单位加油打气。关心离退休职工连续11年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红色行动播撒希望。
与重要节点相结合,倡导利他奉献,展现青年担当。主动充当社会化移交后的联系纽带,将关心离退休职工与对标先辈、比拼奋斗活动相结合,在传递组织温暖的同时学习老一辈的优良品质,实现跨代江苏院人的双向奔赴。
持续组织赋能极美南京主题义务植树活动橙色行动点亮童心。江苏院主动参与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第四届中缅边交会、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等志愿服务工作,传递先进理念、展示青年风采。江苏院秉承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理念,在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终勘现场,主动对接地方精准扶贫需求,组织志愿者利用轮休间隙迎风雪、战泥泞、斗艰险,驱车4小时去到青海黄南州泽库县克宁完小,为藏族贫困孩童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电力科普课,并捐赠了一批急缺生活和学习物资,为藏区儿童点亮希望,搭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期间,创建志愿服务基地,规范志愿活动打卡,以线下+线上形式累计组织活动110余次,动员志愿者2500余人次,开展超过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持续组织赋能极美南京主题义务植树活动,身体力行推动双碳目标落地见效。设立员工博爱基金11年,累计捐款7885人次,募集善款147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335人次、困难家庭26户,驰援盐城阜宁等受灾地区,与灾区群众共渡难关献真情。
完善四化机制,搭建积善平台江苏院志愿服务四化机制以多样化拓展广度。坚决筑牢内部屏障,服务公司核酸检测、病毒消杀、义务理发等200余轮次。
成立七网融合党员青年突击队,激发青年巧思,加快实践四大转型。以常态化增添厚度。
中国能建江苏院志愿者服务队:逐浪筑梦 ,五彩力行 作者:江苏院团委 来源:江苏院 发布时间:2024-06-04 作为中国能建和中电工程旗下所属企业,中国能建江苏院广大志愿者牢记央企姓党、央企为国的政治初衷,传承江苏院和合、务实、创新、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已有12年,不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践行央企责任担当。聚焦重点工程,创建绿色电力照亮童心梦服务品牌。以品牌化提升美誉度。疫情期间,江苏院组织志愿者踊跃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
江苏院志愿服务与时代之需相结合,涵养天下情怀,引领青年同行。在团青海省委、黄南州政府与电力公司的共同关注下,建立项目部、地方政府、受助群体三方联动机制,实现公益初心的同时意外收获了后续项目执行的属地助力,开创了工程项目+公益的先河,并在川渝特高压项目沿线四川雅安童伴之家、江苏响水大有风电属地中心小学、贵州镇宁风电驻地乡镇、菲律宾棉兰老岛项目部广泛推广,先后组织了一批爱心课堂,建设了一批爱心读书角,延伸开展造桥铺路等惠民生工程,服务山区儿童近200人,捐助物资750余件,累计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
聚焦老年群体,打造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品牌。与大国重器相结合,将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在工程一线,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江苏院在重大战略中借势、在价值创造中借智、在融通融合中借力,不断推广和延伸工程+公益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以145志愿服务路径为基点努力践行志愿精神,以大爱展现企业风采、传承文化精神。推进五彩行动,展现担当作为绿色行动赋能双碳。
发表评论
留言: